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科學非萬能』

有point, 所以當我看完胡適的一本談科學的書之後, 就覺得不必看下去, 因為他誇大了科學的作用, 迷信科學的客觀性, 他還曾說大自然是人類最大敵人要克服之, 民初文人的天真可見一斑。


思考有方﹕科學非萬能 勿盲目迷信
(明報)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通識教育科」的「科學、科技與環境」學習範圍,提到科學化、科學證據、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等名詞和概念,貫串在課程內容當中,到底什麼是「科學方法」?
教科書關於科學方法的標準描述,包括下列幾個步驟,同學都耳熟能詳﹕

“1.界定問題﹕
從觀察中發現問題,並清楚界定問題
2.提出假設﹕
就觀察的結果,作出初步的解釋和假設
3.推斷預測﹕
由假設推出觀察性的預測
4.實驗驗證﹕
設計和運用實驗去檢視假設和預測是否正確
5.作出結論﹕
分析結果,作出結論。如果所得的實驗觀察結果不符合假設和預測,需要重新實驗或提出新的假設。”
大瞻假設 小心求證
上述這套所謂「科學方法」,稱之為「實驗方法」更為準確,而「實驗方法」只是多樣的科學方法之一。「實驗方法」無疑標誌著科學發展史上的轉折點,但就是現代自然科學的成就,很多並不利用「實驗方法」直接證明。宇宙天體的體積重量太大,人類無法改變它們的運行軌迹;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我們難以準確掌握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地質考古的理論和假設,科學家不可能重複一個以億萬年為時間單位的演變過程等等,都是難以通過實驗去「證明」的例子。
另一方面,即使今天能夠在實驗室裏做實驗,與其說是「證明」了某一理論或假設,倒不如說是做了一次「測試」,今天的實驗結果,科學家無法確認可以在將來每次都能重複。
假如上述實驗方法「五部曲」只是眾多科學方法之一,科學方法又是什麼?用胡適的話說﹕「科學的方法,說來其實很簡單,只不過『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在應用上,科學的方法只不過『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又說﹕「科學態度在於撇開成見,擱起感情,只認得事實,只跟證據走。」不同學科的科學方法,例如天文學方法、量子力學方法、地質學方法等,並不局限於實驗證明而更為多姿多彩。套用美國 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說話﹕「科學是認識的不斷完善。」(Science is the perfecting of knowing.),科學方法強調不斷求真。 科學方法並不能解决所有問題,有它的適用範圍和局限。例如,科學方法可以告訴我們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的碳排放量的差別,也可以幫助研究開發發電技術,但卻無法回答到底哪種發電方式更適合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因後者是價值取向問題,科學方法可以提供有助討論的答案,卻並不能回答怎樣才算適合香港可持續發展。
科學方法亦不一定比其他方法優越,用科學方法分析李白杜甫優美的詩篇,結果可能只是一大堆無用數字,並非所有有價值的事物都與科學方法兼容,也沒有必要事事訴諸科學,製造迷信。
(系列十五之八)
文﹕張偉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