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政策其實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成果,尤其是在技術層面上、管制措施上 (但地區政府陽奉陰違仍是一個問題),而且在國際壓力之下,態度也是想消極也不行。而我想指出的是,中國的情況可能是『有心無力』,有一些根深柢固的內在因素阻礙了其環境政策上質量方面的推進(Qualitative improvement, more than laws and standards) 。
要邁向可持續發展,中國目前的情況是先天不足,主要是人為因素 – 特別是政治架構。沒有民主意識就不會有公民參與政策制訂,可持續發展裡『社會』這一環不單指貧富問題,也是公民社會的建立,讓人民可以影響政策大方向之餘,亦讓他們從討論、對話當中學習及提升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思維,從而促進 social learning (democratic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s more than votes and protests, but construction and alteration of values and preference which are the ultimate cause of behaviours) 。所以,我們很難想像中央政府可以在政治對內與對外均封閉的情況下符合到這一環。所以恐怕短期之內中國仍會跟隨技術主義的路線。
*************************************************
全球氣候暖化致極端天氣
(明報)08月 03日星期五 05:10AM 【明報專訊】中國7月份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中國氣象局 更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是造成嚴重水災及乾旱的原因之一。綠色和平 項目經理陳宇輝表示,中國政府在處理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積極,原因是嚴重天災會造成人命傷亡及巨大經濟損失,早前召開的8國集團(G8)峰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中國不承諾量化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但不等於中國不承擔對氣候變化應負的責任。
陳宇輝說,事實證明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現象愈來愈明顯,全球各國都應採具體措施,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港府亦應盡快全面研究,了解氣溫上升對海水水位、生態以至疾病的變化及影響,從而制訂應變措施。
天文台 過去曾多番指出,全球暖化 對本港最直接的影響是將來可能不再有冬天,預料至本世紀末,香港平均氣溫將上升攝氏3至4度,而12度或以下的寒冷日子,會由2000年至09年每年平均16、17日,減至平均0.8日。此外,天文台預料,目前至世紀末,會出現3年大旱及6年雨量遠高於平均數的現象,海水水位則會上升28至58厘米,威脅沿岸低窪地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